由北京市中医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解放军211医院联合进行的“脾胃文献理论、脾气虚证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及其证治方药的研究”日前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该项研究建立了脾胃理论及脾胃方药两个知识库,成功建立了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证明了脾气虚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四君子汤、加味四君子汤、四黄调胃汤等脾胃病常用方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等病的临床疗效。
据悉,该项目研究历时20年,由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危北海研究员牵头。项目在整理、归纳、分析、提炼中医古籍文献的基础上,以通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为载体,共收集秦汉至明清的历代医学名著35部,按24个纲目,建立了近6000个检索词条,约300多万字(其中脾胃方药知识库100多万字,脾胃理论知识库200多万字)的脾胃理论及脾胃方药两个知识库,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查询检索功能。同时,研究人员还对脾胃学说的渊源、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分析和研究,整理了脾胃学说发展各个重大历史阶段及其不同学派的主要特点,又对肖龙友、施今墨、任逢春、孔伯华等当代21位北京著名老中医的脾胃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了挖掘研究。
研究人员采用与临床观察相一致的实验指标,建立了脾气虚证的两个动物模型(以苦寒伤胃致病理论为原理的类似脾气虚证的大黄模型和以利血平致病复制出具有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利血平动物模型),并在近年来得到国内多数同行的认同和不断重复验证。研究人员还综合运用主动免疫、脱氧胆酸钠溶液自由饮用方法、寒凉胆汁灌胃及饮食不节等多种致病因素,建立了病证结合的Wister大鼠萎缩性胃炎脾肾虚弱模型。这种模型克服了单一因素造模与临床实际不符的某些不足,显示出综合造模法在最大限度地接近人类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的特色和优势。
研究人员还对脾气虚证产生的病理生理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对脾气虚证的证型分级量化进行了讨论,以木糖吸收试验和胰功肽试验等客观指标,证实证型的轻重与症候和指标的相关性。在对脾胃方药药物化学和药效学研究中,证实了四君子汤的药物化学及生物活性的关系。通过动物模型,发现了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及疗效;实验证实了四君子汤加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及采用四君子汤加减方与质子泵抑制剂三联联合使用治疗此类疾病的疗效。
此外,研究人员还验证了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肺气不足(土不生金)时使用培土生金法的科学性,证实了消化系统疾病和肺部疾患的密切关系,并以临床研究方法,证实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升高CD4和CD4/CD8比值,降低CD8水平,明显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机理。这些研究不但丰富了中医对该疾病病机的认识,也为此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